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标准的详细解读

2025/1/8 10:59:00点击:

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DG/TJ08-2451-2024)是由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并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一项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的详细解读:

一、标准背景与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要求,进一步规范本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安全事故,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上海市制定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

二、标准编制单位与批准部门

  • 主编单位: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批准部门: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

三、标准内容与特点

  1. 守正创新:该标准总结了近年来上海市在推进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建设工作中的经验,并在大量调研目前居民小区中电动自行车充电和停放的实际情况基础上编制而成。
  2. 技术规定:标准根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的实际情况,从场所分类、场所等级、防火间距、防火分隔、火灾初期控制等方面作出了相应技术规定。
  3. 居民诉求:针对居民集中反映的在地下非机动车库停(取)电动自行车时,因车身重、坡道狭窄而导致的转弯和爬坡困难的问题,标准中增加了坡道的宽度,改变了传统的坡道设置方式,并加强了坡道防滑、排水等方面的规定,使居民停(取)电动自行车时更为安全、便捷。
  4. 市场需求:针对充(换)电柜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标准中对充(换)电柜的设置安装场所作出了相应规定,以减少充(换)电柜的消防安全隐患,降低火灾蔓延的危险性。
  5. 智能化系统:增设了充电区域视频监控、充电状态实时监测、异常实时报警等智能化系统,以提高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

四、既有住宅小区改造规定

  1. 在利用既有住宅小区架空层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方面,标准中规定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不应设置在与内天井连通的架空层内;当设置在与内天井不连通的架空层内时,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3.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与其他部位分隔。
  2. 在既有住宅小区新增室外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确有困难的情况,标准中规定可在小区楼栋的山墙、巷尾等适当位置分散布置充电点和停放场所。

五、实施日期与意义

该标准自2024年10月1日起实施,其实施对于规范上海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安全事故、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设计标准》(DG/TJ08-2451-2024)是上海市在电动自行车安全管理方面的一项重要举措,其实施将有助于提升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和停放场所的安全性和管理水平。